阻燃防护服和焊接防护服的CE认证标准有什么不同?

 点击:0     |      2025-02-24

   阻燃防护服和焊接防护服的CE认证标准在适用范围、具体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等方面都存在一些不同。


一、主要认证标准

   阻燃防护服:常见的认证标准有EN ISO 11612:2015等。该标准适用于多种旨在防止热和火焰危害的防护服,包括但不限于阻燃服、热防护服、电力设施防护服等。


   焊接防护服:主要认证标准如EN ISO 11611:2015,专门针对焊接及相关工艺中使用的防护服,如焊接夹克、长裤、头罩、围裙、袖子和手套等。

阻燃防护服和焊接防护服认证

二、性能要求差异

 1.阻燃性能

     阻燃防护服:更强调整体的阻燃性能,要求材料在接触火焰时能有效阻止火焰蔓延,具有较低的火焰传播速度,且在离开火焰后能迅速自熄,余焰和余辉时间较短。


     焊接防护服:除了基本的阻燃性能外,还需重点考虑在焊接操作产生的高温、强光等特殊环境下的阻燃效果,对抵抗瞬间高温火焰的能力要求较高。


 2.热防护性能

     阻燃防护服:需具备良好的隔热性能,能阻挡热量的传递,使人体在高温环境下保持相对较低的体表温度,减少热量对人体的伤害。


     焊接防护服:不仅要隔热,还需能承受焊接过程中产生的辐射热和对流热,对辐射热和对流热的防护性能有特定要求,以确保在焊接操作时能有效保护人体免受热量侵害。


 3.抗熔融金属飞溅性能

     阻燃防护服:一般情况下,对抵抗熔融金属飞溅的要求相对较低,除非是在一些可能接触到少量熔融金属的特殊场景中。


     焊接防护服:由于焊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熔融金属飞溅,因此抗熔融金属飞溅性能是焊接防护服的关键性能指标之一,要求防护服能有效阻挡熔融金属滴的渗透和粘附,防止烫伤人体。

阻燃防护服和焊接防护服认证

三、测试方法不同

 1.火焰蔓延测试

     阻燃防护服(EN ISO 11612:2015):根据ISO 15025进行测试,包括表面点火和边缘点火测试,评估火焰在材料表面的蔓延情况、是否产生孔洞以及余焰和余辉时间等。


     焊接防护服(EN ISO 11611:2015):同样依据ISO 15025,但在具体评判标准上可能因焊接场景的特殊性,对火焰蔓延的限制更为严格,例如可能要求火焰蔓延的距离更短,余焰和余辉时间更短。


 2.热防护测试

     阻燃防护服

         对流热测试:按照ISO 9151进行,将样品保持在火焰上方,用量热计测量样品顶部温度升高情况,确定温度升高24°C前样品可保持暴露的时间,根据时间划分不同的防护等级。


         辐射热测试:依据ISO 6942,织物样品暴露在辐射热下,用量热计记录样品背面温度,测量温度升高24°C前样品可保持暴露的时间来划分等级。


     焊接防护服

         辐射热测试:依据ISO 6942,1级要求防护时间≥7秒;2级要求防护时间≥16秒,主要关注在焊接辐射热环境下的防护时间。


         接触热测试:焊接防护服可能还会有特定的接触热测试要求,如模拟焊接工具或高温物体与防护服接触时的热传递情况,评估防护服对接触热的防护性能。


 3.熔融金属飞溅测试

     阻燃防护服:通常不是必测项目,只有在特定环境需求时才进行类似测试,测试要求和等级划分相对不那么严格。


     焊接防护服(EN ISO 11611:2015):根据ISO 9150进行测试,确定使织物背面温度升高40°C所需的熔融金属滴数,1级≥15滴;2级≥25滴,通过滴数来严格衡量防护服对熔融金属飞溅的防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