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焊手套的CE认证依据EN 12477:2001标准,该标准规定了电焊手套的性能要求和测试方法,确保其在使用中提供足够的保护。
一、电焊手套EN 12477:2001适用范围
N 12477:2001标准适用于手工金属焊接、切割及相关工艺的防护手套,旨在保护焊工的手部和手腕。
二、电焊手套EN 12477:2001产品分类
电焊手套根据性能分为两种类型:
A型:较低的灵活性,但提供更高的防护性能。
B型:较高的灵活性,但防护性能相对较低。
三、电焊手套EN 12477:2001物理机械性能测试
抗磨损测试:按照EN 388:2016+A1:2018标准,使用耐磨试验机,在规定的压力、摩擦速度和摩擦时间等条件下,对电焊手套进行摩擦试验。A类手套的抗磨损次数不少于500次,B类手套不少于100次。
抗切割测试:同样依据EN 388:2016+A1:2018,利用切割测试仪,以特定的刀具和切割力,对样品进行切割,评估手套抵抗切割的能力。
抗撕裂测试:根据EN 388:2016+A1:2018,将手套制成规定尺寸的试样,在撕裂试验机上,以一定的速度和拉力进行撕裂试验,测定手套的抗撕裂强度。
抗穿刺测试:参照EN 388:2016+A1:2018,使用穿刺试验机,以规定的穿刺针和穿刺力,对样品进行穿刺,检查手套的抗穿刺性能。
四、电焊手套EN 12477:2001热性能测试
1.燃烧性能测试:根据EN 407:2020,将手套试样暴露在特定的火焰条件下,观察手套的燃烧行为,如是否容易点燃、火焰蔓延速度、是否有熔滴等,评估其防火性能。
2.接触热测试:将装有热传感器的加热圆筒施加到待测试的手套材料上,监测放置在样品后面的另一个传感器的温度升高情况。记录在一定时间内的温度变化,以此来评定手套对接触热的防护性能。
3.对流热测试(仅针对A型手套):运用EN 367:1992中规定的设备,使手套暴露于火焰中,确定通过手套的对流传热情况,并计算传热指数,根据传热指数对材料进行分级,表征其在指定测试条件下的相对防护能力。
4.抗熔融金属飞溅测试:使用装有氧乙炔焊枪的设备将熔融金属滴投射到手套试样上,观察并记录手套能够承受的熔融金属飞溅颗粒数量,A型手套应能够承受25粒熔渣飞溅,B型手套应承受15粒。同时观察液滴在材料上的“跑出”情况,液滴不粘附在材料上表明性能良好。
五、电焊手套EN 12477:2001其他测试
1.灵巧度测试:一般是让佩戴者戴着手套进行拾取不同直径销钉的操作,以戴着手套时能够拾取的最小直径销钉来确定其灵巧度水平。
2.电阻测试:针对弧焊应用,依据EN 11492,将电极连接到手套材料的两侧,并在电极之间施加直流电压,测量手套材料的电阻,确保其能为弧焊提供高达100V(DC)的最小电阻。
3.目视检查:检查手套外部和内部之间是否有导电连接,如是否存在铆钉等金属部件,确保正常使用条件下无此类导电隐患。
4.pH值和铬VI含量测试:如果手套材料为皮革,需按照EN 420测试其pH值和铬VI含量,确保符合相关安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