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17353:2020增强可见性的反光服CE认证详解PPE

 点击:0     |      2025-02-20

一、EN 17353:2020反光服标准介绍:

   EN 17353:2020 由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制定,于 2020 年正式发布。该标准取代了之前的 EN 1150:1999(非专业用可视服测试方法和要求)以及 EN 13356:2001(非专业用可视性配件测试方法和要求) 。


    随着人们对不同风险场景下安全防护重视程度的提升,需要一个更全面、更具针对性的标准来规范中等风险场景下增强可见性装备的设计、生产与使用,EN 17353:2020 应运而生。它整合了被废止标准的关键要素,重新定义了产品在中等风险场景下通过增强可见性提供防护的适用性,也给予了制造商在产品设计上更多的自由度。

EN 17353:2020增强可见性的反光服

二、EN 17353:2020反光服标准适用范围:

   EN 17353:2020 适用于以服装或装置形式存在的增强可见性装备,这些装备能够在视觉上表明使用者的存在。其目的是使穿着者在中等风险情况下,于任何日光条件下或在黑暗中被车辆前照灯或探照灯照亮时都具有明显的可见性 。


不过,该标准不适用于以下情况:

   高风险情况下的高可见度装备,这部分由 EN ISO 20471 涵盖(有关风险情况的更多信息,见附录 A)。例如,在高速公路上进行紧急救援的工作人员所穿的反光服,属于高风险场景,适用 EN ISO 20471 标准。


   专门用于头部、手部和脚部的可见性装备,如头盔、手套和鞋子。


   集成主动照明(如 LED)的装备。


   低风险情况下的可见性装备。


三、EN 17353:2020反光服标准具体要求:

1.类型划分:增强可见性装备根据可预见的使用条件分为三种类型:


   A型(日用型):仅在日光条件下使用,仅需荧光材料。


   B型(夜用型):仅在黑暗条件下使用,仅需逆反射材料,分为B1(悬挂式)、B2(四肢临时使用)和B3(躯干或四肢使用)。


   AB型(日夜通用型):适用于白天、黄昏和夜间,需同时使用荧光和逆反射材料。


2.颜色和逆反射性能要求:

   颜色要求:使用的荧光材料需具备特定的颜色特性,通过与标准色卡对比以及专业的颜色测试仪器(如分光光度计)测量颜色的色相、明度和饱和度等参数,确保颜色在日光下具有高辨识度。例如,荧光黄色的色差值需控制在规定范围内,保证其在白天的醒目程度。


   逆反射性能要求:逆反射材料的逆反射系数需符合相应标准。使用逆反射测试仪,模拟不同光照角度和强度,对逆反射材料进行测试,确保其在黑暗中被车辆前照灯等照亮时能有效反射光线,使穿着者易于被察觉。不同类型和级别的装备,逆反射系数要求有所差异。


3.最小面积和材料放置要求:

   对于不同类型的装备,规定了最小的可见性材料使用面积。例如,类型 A 装备的荧光材料需覆盖一定的面积;类型 B 装备的逆反射材料根据不同级别,对四肢和躯干上的覆盖面积有相应要求;类型 C 装备则对荧光材料和逆反射材料的总面积和分布有规定。


   材料的放置位置也有讲究,需确保在正常穿着和活动状态下,可见性材料能最大程度地被他人看到,以提高穿着者的整体可见性。比如,反光条应环绕躯干或四肢,且断开部分不得超过一定长度,保证光线反射的连续性。


4.耐久性要求:

   水洗测试:按照标准的水洗程序,对装备进行多次洗涤,模拟日常清洗情况。测试后再次检测颜色、逆反射性能等,确保经过多次水洗后,颜色不褪色、逆反射性能下降幅度在规定范围内(一般不超过 20% ,具体依标准而定)。


   干洗测试:针对可干洗的装备,按照干洗标准流程处理后,检测各项性能指标变化,保证干洗不会对装备的可见性性能造成显著影响,如干洗后逆反射系数不能低于规定值。


   磨损测试:使用耐磨测试设备(如马丁代尔耐磨仪),对装备进行一定次数的摩擦磨损试验,观察表面材料磨损情况以及对颜色和逆反射性能的影响。磨损后,装备仍需满足颜色和逆反射性能的最低要求,保障其在长期使用中的有效性。


   高低温测试:将装备置于高低温试验箱中,在规定的高温(如 60℃  80℃)和低温(如  20℃   40℃)环境下分别放置一定时间(如 24 小时  48 小时),然后取出检测各项性能。确保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装备的材料不会变形、融化(高温时)或变脆(低温时),颜色和逆反射性能不受影响。


   淋雨测试:模拟自然降雨环境,对装备进行淋雨试验,测试其在潮湿状态下的颜色和逆反射性能。在模拟降雨量和降雨时间的条件下,装备的颜色和逆反射性能下降幅度需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保证在雨天等恶劣天气下也能正常发挥作用。

EN 17353:2020增强可见性的反光服

四、EN 17353:2020反光服标准CE认证流程:

1.提交申请:制造商向具备资质的认证机构提交 CE 认证申请,同时提供产品设计图、使用说明书、产品规格参数等相关信息,填写详细的认证申请表,明确申请认证的产品型号以及遵循的 EN 17353:2020 标准。


2.样品准备:制造商需按照认证机构的要求,提供足够数量且能代表实际生产质量和性能的测试样品。样品的数量一般根据产品类型和认证机构的规定而定,通常为 3 ~ 5 件。


3.实验室测试:认证机构将样品送至专业的实验室,依据 EN 17353:2020 标准进行全面测试。测试项目涵盖颜色、逆反射性能、最小面积和材料放置检查以及耐久性等各项要求。实验室会详细记录测试数据和结果,形成完整的测试报告。例如,在逆反射性能测试中,会记录不同测试角度和光照强度下的逆反射系数数值。


4.技术评审:认证机构对产品的技术文件进行严格评审,包括产品的设计原理、生产工艺、质量控制体系等方面。确保产品的设计和生产过程符合 EN 17353:2020 标准要求。在评审过程中,若发现问题,认证机构会及时与制造商沟通,要求其进行整改。比如,若发现生产工艺中对材料的拼接方式可能影响逆反射性能,会要求制造商改进拼接工艺。


5.认证决定:认证机构根据产品测试结果和技术评审情况,做出最终的认证决定。如果产品测试合格,技术文件符合要求,工厂审核也通过,则颁发 CE 认证证书。


6.加贴 CE 标志:获得 CE 认证证书后,制造商可在反光服产品及其包装上正确加贴 CE 标志,表明产品符合欧盟相关标准和指令要求,可在欧盟市场自由流通。同时,制造商需保存相关的认证文件和记录,以备后续监管检查。CE 标志的尺寸、颜色和位置需符合欧盟相关规定,一般标志高度不小于 5mm,且需放置在产品明显位置。